殉道者·理想家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日行杂记20190802—20190809

写在前面:初游日本,文中可能会有知识性错误,欢迎指正。

“这里的寺院和神社好小啊……我以为它们也会和中国寺院一样在高峻连绵的群山深处,有三进三出的格局,用剥落的朱红色体现它的古朴与庄严。”

上述心理活动中,如导游所言,大错特错的词组叫做“我以为”。

就像《菊与刀》中谈到的日本二战失败的原因之一一样:“日本人不能以要求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的国家。他们的错误就在于他们认为能够如此。他们没有认识到,他们自己心甘情愿地满足于“各安其分”的日本道德观是不能指望别的国家接受的。其它国家并没有这种道德观。这是真正的日本产品。”

出门在外,同样不能以本国的特色来揣测别的国家的任何一个角度或侧面,这大概是本次行程的第一课吧。

不过宗教方面,笔者还是想对比着随便谈谈。

是厚重的木色对应明亮的橙红,是千盏小烛磊成的塔对应风中摇曳的风铃和铜灯,是铜木泥塑对应古朴石像……比较有意思的是日本的宗教建筑并不“古色古香”,没有那种一眼望去就感觉它们已经在大地上驻守了千年的流逝感,它们反而是精致的。后来我了解到这是日本宗教的“造替”制度,会每隔二十年按原样翻新一次建筑。不得不说,这种制度非常完整的保存了日本的建筑技术,让人叹为观止。

漆黑鸦羽盘旋,稻荷飘香中灵狐跃动,武翁槌命乘鹿而来。相比于日式佛教,我更喜欢“万物有灵”,“森罗万象”为主题的神道教。鸟居静默,泠泠风来吹动了铃下记挂的愿望,纯净的纸张旋系在古杉和紫藤上。

行程中我最喜欢的大社非位于奈良的春日大社莫属了。神鹿在一桩桩石灯间跳跃,漆黑的藤浪之屋里的长明灯燃烧着,残烛在镜面的反射中迷离地跳荡,但却没有一星半点的诡异之感,反而是静谧而又安详。神社里,头戴紫藤花的巫女匆匆而过,身穿白色和服的男子踩着木屐拎着送饭的大木盒。

日本的古代建筑鲜有高层,其中最高大的大概是位于大阪的丰臣秀吉天守阁。高大的城墙不仅仅用作抵御外敌,更是他本人政治地位的绝对象征。巨石拖曳间体现的是权势之威,而焦黑城墙斑驳中是抹不去的纷纷战火、更替之殇。

而一旦进入现代化的东京,街道上就再也没有一座一座的小楼,没有像金鱼的肿泡眼似的一眨一眨的红绿灯,没有的一路畅通的快乐反而开始堵车,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市。

人多地少应该是这个城市最鲜明的特征,甚至就连大学也都很小。怀揣着逛清北的心情走进东京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各自的主校区,但最后惊悚地发现它们“甚至”没有国内高校必备的气派大门,或许这也是一种日式低调的态度吧。

偷偷看了看校内的布告板上有意思的报告通知和依然有学生在的研讨教室,发现了“君の未来は無限大”的标语后,我还是无比兴奋的。(对嘛对嘛承她吉言,我也觉得无限大)

东京是热闹的。

银座和秋叶原熙熙攘攘。

人群如海涛般喧闹,狂躁。

人的情绪在群体中被放大了,陌生人与陌生人间的隔膜仿佛被一键清除,好像要在相似的狂热中瞬间变为至交好友。在秋叶原的手办店中,不同国别的男孩女孩挑选着一个个精致的作品,眼眸中闪出同样的快乐的光。看到其他人同样停留在自己看的柜台时,他们总是开心的,或许是得到了“确认过眼神,都是自家人”的快乐吧?

我试图想象他们各自的生活,想象他们来“朝圣”路上的点点滴滴,想象他们在异国他乡为漫画里的一幕幕经典情节或哭或笑……这些独立的人们仿佛水滴终于涌进了自己渴望到达的海域。但当他们徇浪而出时,就像是人忽然潜进水底,视线模糊,耳旁的声音变远了也变慢了,挣扎着说一句话,却只看到属于自己言语的那个泡泡缓慢地上升到水面,没有打起一丝浪花。

这就是东京的孤独和冷漠了。

一路上听领队讲小故事,说日本人“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思路根深蒂固,这一点在后文的日本人板块也有所提及。因为来之前专门读了相关的著作,我知道这就是他们在我们外人看来复杂矛盾而且不可思议的道德观。领队说他们会因为不小心把东西掉在地上引起别人的关注而向路人们道歉(すみません),因为在他们眼中让别人把视线转移到自己身上就算是给别人添麻烦了;书中也写道:“日本人对大街上发生的事故一般不大理睬,并不只是因为缺乏主动性,而是因为他们认为,除了官方警察以外,任何人随便插手都会使对方背上恩情。”

可他们也会在午夜的电车上因为承担不住生活的重压一个个喝的烂醉如泥。我曾想问难道这不算给人添麻烦吗?醒来之后难道不会很尴尬对自己更加失望吗?后来想想,可能他们曾是不想的吧……但是太苦了啊太烦了啊,或许这是一种解脱吗?我不知道,也就不再多指手画脚妄自评价了。

离开各种意义上由人堆叠而成的东京,我们去向山海。在江之岛的展望灯塔上回望东京港,远看太平洋。远处的海面是洁净的白色,好像是富士山顶的积雪在夏天覆盖的地方。而刚到五合目(一合目就是一盏油灯从点亮到熄灭所用的时间里上爬的高度)的时候,雪化了而变得黑亮的富士山顶是隐藏在一大片云里的。我还以为此程又要重蹈黄山和长白山的覆辙,不过幸运的是,在四十分钟的等待里,云开雾散,我们得以一窥富士山的全貌,可以说是非常幸运了。

另一处海则是云海,沿着山路爬升时,我们看到了完全不能用言语来概述的云海,在夕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如果非要用语言来讲的话,我想云海是木心那首耳熟能详的《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除了这些硬件,我觉得更有意思的板块是日本人。虽然行程中有过交流的日本人不算多,但也可以一窥其民族之本性。

再次借用《菊与刀》中对于日本人民的概述:“然而,所有上述这些矛盾却成为有关日本论著中纵横交织的经纬。而且,都是千真万确。刀与菊,两者都是一幅绘画的组成部分。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倔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怯;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他们十分介意别人对自己的行为的观感,但当别人对其劣迹毫无所知时,又会被罪恶所征服。他们的军队受到彻底的训练,却又具有反抗性。”

我看到没有垃圾桶的街道和无比安静的公共场所,这是多年教化的结果;我看到对于艺伎的严苛要求,而等待艺伎出来乘坐的空出租车里盈满了关乎于日式古典美的想象;我看到他们把“笑门”挂在门口,看来全世界相同的是对于生活幸福安康的愿望;我看到四十度高温下的东京街道上穿着全套西装步履匆匆的人,这是他们的严谨与执拗;我看到标着代目的老店,不由得感叹日本传承的效力之强、他们的家长等级制和长子继承家业的永恒责任;我感受到了东京的热闹和孤凉,他们无比重视个人的形象和别人眼中的自己(想想那句著名的谚语吧:雏鸟求食而鸣,武士口含牙签),给自己套上了繁重的锁,我也感受到了“人情”和“报恩”道德观的束缚和重压下的步履维艰,感受到了他们的厌世和倦怠情绪,感受到了他们灵魂深处的脆弱……

而所有日本人身上的特点里,我想最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是他们所谓的“自我修养”,用他们常用的说法,修养就是磨掉“身上的锈’。它会使人变成一把锋利的刀。

孩子们黝黑的皮肤,工作党们寒暑不变的西装,对于冬游的挑战和阳光下打坐的僧人,无一不是他们“自我修养”的直接表现。他们追求艰辛的磨练,他们甚至相信若有精神的支持,就可以克服一切物质的困难(这一点其实真的很奇怪)。不过不得不说,就是这样的生活态度使这个国家日趋强大,这值得我们去选择性地学习。

我很遗憾很多文中所讲述的很多故事要不然在书中,要不然是道听途说,真正完全属于我的经历并不算多。未成年且没有办法很好沟通的我(第一次在没有注意的时候直面日式英语还以为那位兄弟说了一串儿日语)也的确无法来一场更为深刻的涉及她历史文化的自由行。如果可以的话,我想融入烟火大会和乡下的祭典,我想看看从唐招提寺开始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国家关系,我想去日式的民居里住几天,我想待在数不清的科学馆博物馆美术馆里不出去,我还想和喜欢的人去遍东京的高塔和摩天轮,沉迷在灯火璀璨的光海……

(哦最后一条是用来凑字数…脱单是不可能脱单的,这辈子都不会脱单的√单身的状态好多啦,单身遇到的个个都是人才,用物理定律踢翻了秀恩爱的狗碗,人家超喜欢的咳咳咳)(你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吗)

还有一个旅行的快乐点就是美食了。在发现自己拥有强大的胃并且可以为所欲为的时候,我就把魔爪伸向了各路生冷食品——海鲜刺身生鱼片,冰饮抹茶冰激凌。还有就是本地的寿司和拉面简直吊打国内,以及日本明明不太能吃辣,但川味食品(真的一点都不辣)在当地非常火爆也算是很逗了。

而关于我本人,现在是意念上,希望以后是一直可以拥有日式“自我修养”的坚韧性,具体表现为每个城市的15分钟独立连续街拍,相应地锻炼了手臂肌肉群。

虽然我现在仍欠缺锻炼,但是已经在有意识地提高的辨别好坏能力,独立理财的能力,学会花钱的意识,和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人的能力吧……

我无法以一个数学上的量来去衡量这种抽象的东西,但作为一个即将承担起一小部分个人生活的新大学生来说(对,毕竟还不能自主生财),我就斗胆猜测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始吧。

以及我对我的身体素质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关于耐力和抗热能力。全程游玩真实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啧啧啧,这运动量不值一提不值一提,景区这么小真的好不习惯哦。

写游记的时候我也在迷茫,为什么写游记,为什么尝试做vlog,为什么要坚持快乐旅拍,为什么要做这么多和我的专业无关的乱七八糟的事情?

或许它们只是我的一时兴起,短暂的狂热,但是至少在这时我觉得,经过思考的文字,可以帮助我留下那些旅行路上一闪而过的光,那些萍水一遇的有趣的人,能让我去主动地寻找旅途中的美好,而不是多年以后回忆起这次任性的旅行想到的只是缺憾和旅途中大大小小的抱怨,只是那些乱七八糟、人云亦云的商品和购物,以及所有那些非此程本意的事情,让那些美好的经历最终变成一句“The best is yet to come. ”。

走出国门太容易,而走进一个国家又太难。
感谢日本给我的愉快的八天。

“书面文字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提醒物:它在现实中创造了过去,并且给了我们震撼人心的浓缩和想象,而不是什么寻常的记忆。”

                   ——后记 摘自旅行伴读《娱乐至死》

评论
热度 ( 7 )

© 小戎 | Powered by LOFTER